******人民政府:
你单位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申报的通渭县马营镇六******人民政府关于审批通渭县马营镇六里村******有限公司关于该项目初步设计的咨询评估报告(秋季米工咨发〔2025〕32号),原则同意通渭县马营镇六里村易地搬迁项目道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。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:
一、项目名称:通渭县马营镇六里村易地搬迁项目道路建设工程
******人民政府
三、项目建设地点:通渭县马营镇六里村
******学校附近跨中林河设置6×3.0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座,硬化巷道15000平方米,片石混凝土挡墙1095立方米,漫水桥2座。
新建道路为自然村组道路,采用设计速度15千米/小时,道路路基宽度为4.5米,巷道硬化宽度3.0米。
五、相关专业设计
(一)路线设计
1.路线布设
该项目道路全线均沿旧路布设。新建道路长553.127米,在k0+470.244跨越中林河处设置1-6×3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,保证河道防洪要求。
2.路线平面设计
该项目设计圆曲线最小半径30米,圆曲线最小长度15.98米。
3.路线纵断面设计
该项目纵断面共设置4个变坡点,竖曲线最小半径为500米,竖曲线最小长度20.68米,最小坡长为55米。
4.横断面设计
该项目采用设计速度15千米/小时,四级公路ⅱ类标准的单车道农村道路技术标准建设,路基宽度采用4.5米。路面宽度采用3.5米。土路肩宽度0.5米,该工程设计将土路肩进行硬化。
路拱坡度:行车道路拱坡度1.5%,土路肩坡度与行车道路拱坡度一致为1.5%,单向坡,坡向向道路南侧。
巷道硬化路面标准横断面宽3.0米,两侧为土培路肩,行车道路拱横坡1.5%,坡向场坪较低一侧。
(二)路基设计
1.路基处理
该项目现状道路路基已成型,该工程设计道路延用现状道路路基,对局部路段路基进行整平处理,保证路基顶面压实度达到94%,对压实度不足路段进行夯实,达到相应的压实度。
2.路基边坡及支挡防护
该项目道路两侧场地基本成型,道路大多为低填浅挖路段,竖向与场地标高衔接。局部填挖路段,路基边坡设计如下:
(1)填方路基:根据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》规定,填方高度≤10.0米,采用1:1.5的边坡坡率;填方高度大于10.0米的,坡率采用1:1.75。
(2)挖方路基:对于土质挖方边坡高度≤8米,采用边坡坡率为1:0.5,挖方边坡高度8<h≤20米,采用边坡坡率为1:0.75。
该项目对六里村拆迁场地硬化,场地南侧紧邻中林河河道,现状边坡较陡,且参差不齐,为满足场地最大化利用及防止河道冲刷,该工程设计在此段边坡设置c20片石混凝土仰斜式挡墙。该工程设计挡墙共计227.5米,挡墙高度1.5∽5米之间。
3.路基填料
该项目沿线地质情况为黄土状粉土,填方路基路段本桩利用、远运利用挖余土方。
4.超高、加宽设计
按照现行《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工程技术规范》(db62/t 4486-2021)和《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》(jtg/t 3311-2021)的规定,行车速度为15千米/小时,平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90米。平曲线超高过渡在缓和段全长内进行,超高旋转方式采用现行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》规定的超高过渡方式,绕路基中线旋转,最大超高值采用4%。
当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米时,设置平曲线加宽,平曲线加宽设置在曲线内侧,加宽值采用一类半加宽。过渡方式采用线性比例过渡,过渡在缓和段全长范围内进行,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米。该项目新建道路行车道宽度为3.5米,该工程设计对0.5米土路肩进行硬化处理,故对路面不在加宽处理。
(三)路面工程
该公路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,交通等级为轻级,路面设计基准年10年,目标可靠度85%。新建村组道路路面采用18厘米水泥混凝土面层+15厘米天然砂砾找平层。
巷道硬化段路面采用15厘米水泥混凝土面层+15厘米天然砂砾垫层除上山里巷道硬化。
上山里巷道硬化段路面采用18厘米水泥混凝土面层+15厘米天然砂砾垫层。
新建道路混凝土路面宽4.5米,板块划分尺寸横向间距为5.0米。每隔50米设置一道施工缝,横向施工缝传力杆采用直径28毫米光圆钢筋,设置在横向缩缝处,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距离为20厘米,传力杆钢筋长50厘米、间距30厘米。横向缩缝采用锯缝机锯切槽口,缝宽5毫米,缝深5厘米,槽内填塞填缝料处理。
场地硬化混凝土面板划分为间距4.5×5米,每隔50米设置一道施工缝,施工缝传力杆采用直径28毫米光圆钢筋,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距离为20厘米,传力杆钢筋长50厘米、间距30厘米。
巷道路面宽度3.0米,每隔4米设置一道横缝,每隔50米设置一道施工缝,横向施工缝传力杆采用直径28毫米光圆钢筋,设置在横向缩缝处,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距离为20厘米,传力杆钢筋长50厘米、间距30厘米。横向缩缝采用锯缝机锯切槽口,缝宽5毫米,缝深5厘米,槽内填塞填缝料处理。
(四)过水路面
该项目以漫水桥的方式设置过水路面2处。漫水桥1#位于巷道跨越中林河处,此处河道平坦,在河道中央位置现状沟槽较深位置分别设置3-1米的钢筋混凝土圆管便涵。漫水桥2#位于上山里巷道跨越冲沟处,在冲沟中央位置设置1-0.8米的钢筋混凝土圆管便涵。
(五)排水工程
该工程路面采用1.5%横坡,坡向向地势较低一侧,排水采用无组织散排。在硬化场地设置两处单篦式雨水口,通过dn300钢筋混凝土管将场地雨水排至河道。
(六)涵洞工程
1.涵洞概况
******学校与现状道路之间的阻隔,在跨中林河设置涵洞1道,为1-6×3.0米箱涵。涵长10米,斜交角度为90度。
2.技术标准
(1)设计荷载:公路ⅱ级;
(2)设计洪水频率:1/25;
(3)涵洞设计年限:30年;
(4)环境等级:混凝土构件按《公路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》(jtj/t3310-2019)严寒地区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,冻融环境作用等级为ⅱ-d,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限值为0.2毫米;
(5)涵洞工程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为f50;
(6)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的抗渗性等级为p6;
(7)普通钢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》(jtg 3362-2018)严寒地区环境条件下所规定的最小值,并涵身外侧涂刷两道防腐沥青。
3.涵洞地基做法
涵底采用天然砂砾换填65厘米,压实度为92%。换填后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.3mpa。
4.涵洞附属设计
涵洞两侧设置防撞墩,设置区域为k0+450-k0+480段,此段道路两侧设置,共计60米。
涵洞八字墙出入口位置设置河道边坡防护挡墙,用于衔接涵洞与两侧河道,边坡防护工程共计31米。
六、项目总概算及资金来源:项目概算总投资410.50万元,其中:建筑安装工程费用390.00万元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.50万元。资金来源为申请省预算内基建资金390.00万元、县级配套等多渠道筹措20.50万元。资金未落实前不得开工建设。
七、以工代赈情况:该项目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实施,建设按照“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,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”要求,采取“培训+上岗”的模式,开展劳务技能培训40人。鼓励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与监督,预计带动就业72人,发放劳务报酬共计123万元,占省预算内基建资金的31.62%,人均增收1.71万元。其中,带动农村脱贫群众24人,易地搬迁脱贫群众32人,防返贫监测群众1人,其他低收入群众15人。项目建成后,项目移交马营镇针对困难群众设置公益性岗位2个,预计每人每年发放工资6000元。
八、项目建设年限:2025年
接文后,请设计单位严格按照审查中提出的意见,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,优化平面功能,做好施工图设计,确保设计质量。请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办理相关手续,加快项目建设进度,确保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。
此复
******改革局
2025年2月21日
你单位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申报的通渭县马营镇六******人民政府关于审批通渭县马营镇六里村******有限公司关于该项目初步设计的咨询评估报告(秋季米工咨发〔2025〕32号),原则同意通渭县马营镇六里村易地搬迁项目道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。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:
一、项目名称:通渭县马营镇六里村易地搬迁项目道路建设工程
******人民政府
三、项目建设地点:通渭县马营镇六里村
******学校附近跨中林河设置6×3.0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座,硬化巷道15000平方米,片石混凝土挡墙1095立方米,漫水桥2座。
新建道路为自然村组道路,采用设计速度15千米/小时,道路路基宽度为4.5米,巷道硬化宽度3.0米。
五、相关专业设计
(一)路线设计
1.路线布设
该项目道路全线均沿旧路布设。新建道路长553.127米,在k0+470.244跨越中林河处设置1-6×3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,保证河道防洪要求。
2.路线平面设计
该项目设计圆曲线最小半径30米,圆曲线最小长度15.98米。
3.路线纵断面设计
该项目纵断面共设置4个变坡点,竖曲线最小半径为500米,竖曲线最小长度20.68米,最小坡长为55米。
4.横断面设计
该项目采用设计速度15千米/小时,四级公路ⅱ类标准的单车道农村道路技术标准建设,路基宽度采用4.5米。路面宽度采用3.5米。土路肩宽度0.5米,该工程设计将土路肩进行硬化。
路拱坡度:行车道路拱坡度1.5%,土路肩坡度与行车道路拱坡度一致为1.5%,单向坡,坡向向道路南侧。
巷道硬化路面标准横断面宽3.0米,两侧为土培路肩,行车道路拱横坡1.5%,坡向场坪较低一侧。
(二)路基设计
1.路基处理
该项目现状道路路基已成型,该工程设计道路延用现状道路路基,对局部路段路基进行整平处理,保证路基顶面压实度达到94%,对压实度不足路段进行夯实,达到相应的压实度。
2.路基边坡及支挡防护
该项目道路两侧场地基本成型,道路大多为低填浅挖路段,竖向与场地标高衔接。局部填挖路段,路基边坡设计如下:
(1)填方路基:根据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》规定,填方高度≤10.0米,采用1:1.5的边坡坡率;填方高度大于10.0米的,坡率采用1:1.75。
(2)挖方路基:对于土质挖方边坡高度≤8米,采用边坡坡率为1:0.5,挖方边坡高度8<h≤20米,采用边坡坡率为1:0.75。
该项目对六里村拆迁场地硬化,场地南侧紧邻中林河河道,现状边坡较陡,且参差不齐,为满足场地最大化利用及防止河道冲刷,该工程设计在此段边坡设置c20片石混凝土仰斜式挡墙。该工程设计挡墙共计227.5米,挡墙高度1.5∽5米之间。
3.路基填料
该项目沿线地质情况为黄土状粉土,填方路基路段本桩利用、远运利用挖余土方。
4.超高、加宽设计
按照现行《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工程技术规范》(db62/t 4486-2021)和《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》(jtg/t 3311-2021)的规定,行车速度为15千米/小时,平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90米。平曲线超高过渡在缓和段全长内进行,超高旋转方式采用现行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》规定的超高过渡方式,绕路基中线旋转,最大超高值采用4%。
当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米时,设置平曲线加宽,平曲线加宽设置在曲线内侧,加宽值采用一类半加宽。过渡方式采用线性比例过渡,过渡在缓和段全长范围内进行,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米。该项目新建道路行车道宽度为3.5米,该工程设计对0.5米土路肩进行硬化处理,故对路面不在加宽处理。
(三)路面工程
该公路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,交通等级为轻级,路面设计基准年10年,目标可靠度85%。新建村组道路路面采用18厘米水泥混凝土面层+15厘米天然砂砾找平层。
巷道硬化段路面采用15厘米水泥混凝土面层+15厘米天然砂砾垫层除上山里巷道硬化。
上山里巷道硬化段路面采用18厘米水泥混凝土面层+15厘米天然砂砾垫层。
新建道路混凝土路面宽4.5米,板块划分尺寸横向间距为5.0米。每隔50米设置一道施工缝,横向施工缝传力杆采用直径28毫米光圆钢筋,设置在横向缩缝处,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距离为20厘米,传力杆钢筋长50厘米、间距30厘米。横向缩缝采用锯缝机锯切槽口,缝宽5毫米,缝深5厘米,槽内填塞填缝料处理。
场地硬化混凝土面板划分为间距4.5×5米,每隔50米设置一道施工缝,施工缝传力杆采用直径28毫米光圆钢筋,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距离为20厘米,传力杆钢筋长50厘米、间距30厘米。
巷道路面宽度3.0米,每隔4米设置一道横缝,每隔50米设置一道施工缝,横向施工缝传力杆采用直径28毫米光圆钢筋,设置在横向缩缝处,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距离为20厘米,传力杆钢筋长50厘米、间距30厘米。横向缩缝采用锯缝机锯切槽口,缝宽5毫米,缝深5厘米,槽内填塞填缝料处理。
(四)过水路面
该项目以漫水桥的方式设置过水路面2处。漫水桥1#位于巷道跨越中林河处,此处河道平坦,在河道中央位置现状沟槽较深位置分别设置3-1米的钢筋混凝土圆管便涵。漫水桥2#位于上山里巷道跨越冲沟处,在冲沟中央位置设置1-0.8米的钢筋混凝土圆管便涵。
(五)排水工程
该工程路面采用1.5%横坡,坡向向地势较低一侧,排水采用无组织散排。在硬化场地设置两处单篦式雨水口,通过dn300钢筋混凝土管将场地雨水排至河道。
(六)涵洞工程
1.涵洞概况
******学校与现状道路之间的阻隔,在跨中林河设置涵洞1道,为1-6×3.0米箱涵。涵长10米,斜交角度为90度。
2.技术标准
(1)设计荷载:公路ⅱ级;
(2)设计洪水频率:1/25;
(3)涵洞设计年限:30年;
(4)环境等级:混凝土构件按《公路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》(jtj/t3310-2019)严寒地区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,冻融环境作用等级为ⅱ-d,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限值为0.2毫米;
(5)涵洞工程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为f50;
(6)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的抗渗性等级为p6;
(7)普通钢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》(jtg 3362-2018)严寒地区环境条件下所规定的最小值,并涵身外侧涂刷两道防腐沥青。
3.涵洞地基做法
涵底采用天然砂砾换填65厘米,压实度为92%。换填后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.3mpa。
4.涵洞附属设计
涵洞两侧设置防撞墩,设置区域为k0+450-k0+480段,此段道路两侧设置,共计60米。
涵洞八字墙出入口位置设置河道边坡防护挡墙,用于衔接涵洞与两侧河道,边坡防护工程共计31米。
六、项目总概算及资金来源:项目概算总投资410.50万元,其中:建筑安装工程费用390.00万元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.50万元。资金来源为申请省预算内基建资金390.00万元、县级配套等多渠道筹措20.50万元。资金未落实前不得开工建设。
七、以工代赈情况:该项目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实施,建设按照“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,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”要求,采取“培训+上岗”的模式,开展劳务技能培训40人。鼓励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与监督,预计带动就业72人,发放劳务报酬共计123万元,占省预算内基建资金的31.62%,人均增收1.71万元。其中,带动农村脱贫群众24人,易地搬迁脱贫群众32人,防返贫监测群众1人,其他低收入群众15人。项目建成后,项目移交马营镇针对困难群众设置公益性岗位2个,预计每人每年发放工资6000元。
八、项目建设年限:2025年
接文后,请设计单位严格按照审查中提出的意见,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,优化平面功能,做好施工图设计,确保设计质量。请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办理相关手续,加快项目建设进度,确保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。
此复
******改革局
2025年2月21日